大健康成為“前沿新寵” 誰握得住2017“風口”先機
發布: 2016-10-08 11:30:53 作者: 佚名 來源: 經濟觀察報

風口上的2017,大健康產業的機遇與“坑”會在哪里?記者采訪了十多位大健康產業的上市公司投資高管、投資機構投資人等,試圖把他們心中2017年大健康產業投資地圖呈現給讀者。
記者統計的多位采訪嘉賓都提及的高頻詞匯(不完全統計)有:腫瘤新藥、醫療器械、免疫治療、人工智能、醫療機器人、康復養老、專科醫院、現代中醫藥、可穿戴設備、基因、活檢、互聯網醫療、一致性評價、大分子生物藥CMO、ARVR、3D打印、體檢……
可以看到,在采訪嘉賓的投資地圖中,前沿技術成為投資新寵,如ARVR、3D打印跨界介入醫療領域,診斷(基因檢測等),泛數字醫療等;連鎖、專科的醫院、醫療服務機構、體檢產業鏈的延伸,中醫藥則會在2017年進一步老樹開新花,孕育新的投資機會;而來自政策的機遇,如一致性評價領域、生物藥研發環節,第三方醫學影像中心等也存在較好的投資空間。
前沿新寵
2017年的投資新寵主要集中在技術的應用領域,新藥研發集中在腫瘤、孤兒藥等領域。
復星醫藥關注制藥、醫療器械業務的全球化突破,創新技術和產品的研發投資和引進,以及人工智能領域機會的挖掘。
早診早篩相關領域也是多位采訪嘉賓的投資新寵。分享投資合伙人黃反之、思路迪熊磊、方正和生投資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李新顏、美年健康余熔等都關注生物技術領域。如液體活檢、POCT、基因、細胞治療領域。黃反之認為POCT符合分級診療大趨勢,技術也已到更新換代之際,因此值得投資;而液體活檢經歷了2015年到2016的市場預熱,2017年政策進一步明朗,應用端開始放量,值得布局;免疫治療前景更加清晰,適應癥逐漸明朗,也同樣值得投資。熊磊認為,未來3年到5年,基因相關的領域、免疫治療等都會在技術和產業化上取得較大的突破。
在醫療器械領域,斯道資本林蕊稱,進口替代仍是投資主題,她關注平臺公司,而非單產品公司。持同樣判斷的方正和生在積極布局體外診斷IVD領域,特別是化學發光及分子診斷,對于高端植入物與新技術結合帶來的新機會也樂于嘗試參與。
最有可能對醫療健康產業特別是醫療技術帶來產生革命性的技術,如基因測序、基因編輯、細胞治療、干細胞技術等等,這一兩年可以看到資本紛紛投入,表現出一定的熱度。但是否已經到了投資的黃金期?方正和生李新顏認為,這個領域現階段更多是對遠景的暢想,短期內還處于技術有待成熟、用戶習慣待培養的階段,還面對數據積累,在臨床應用與新技術有效結合方面很多要做的事情。
生物醫藥是未來的主流,也是投資的重點,越來越多的資本和藥企關注著腫瘤領域的新藥研發機會。作為蘇州信達、華領醫藥、天演藥業的創始投資人以及藥明康德最早的機構投資人,斯道資本認為中國將成為全球生物科技研發中心之一;思路迪熊磊認為,醫藥領域最大的投資領域是腫瘤,第二是慢性病,包括心腦血管和糖尿病,第三是感染類,第四是免疫疾病。
黃反之提醒,在藥物方面,盡管腫瘤依然還是熱點,但也還是需要區別對待,如肺癌等等競爭已過于激烈。血液瘤方面的藥物、自身免疫疾病藥物也是持續熱點,但難度偏大。
另外,方正和生李新顏認為,醫療與3D打印、ARVR等新興技術及解決手段的融合可以帶來的新業態,這里就孕育著投資機會。方針和生已經在3D打印、ARVR深度關注和布局。
老樹新花
在醫療服務這顆老樹上,復星集團執行董事兼副總裁、復星醫藥董事長陳啟宇表示復星集團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打通閉環,以平臺型醫院網絡為核心,嫁接保險、健康管理及創新產品,打造具有閉環能力的服務網絡。銀河生物劉杰、方正和生李新顏、斯道資本林蕊、美年健康俞熔均關注醫院、醫療機構的投資機遇。俞熔認為,2017年,醫療健康服務領域,會有很多熱點和亮點,特別是專科醫療,因為需求井噴,2017、2018年會有一批優秀的企業涌現出來。
劉杰認為,中國好的醫院還是稀缺資源,2017年投資醫院還有機會。李新顏表示,民營特色專科醫院的成長性機會及整合性并購機會,核心選擇市場化程度高,需求旺盛的特色連鎖專科,尤其看好醫療美容和康復醫學等。斯道資本投資了上海德達醫院、浙江邦爾骨科醫院等醫療服務企業。資料顯示,恒康醫療就在專科醫院領域積極布局,聚焦腫瘤診療和高端婦產領域。重山資本孫超表示,會“卡未來的風口”,在養老、康復、連鎖診所上投入。
在醫藥這顆老樹上,方正和生李新顏認為,因為產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高,此中存在的產業整合浪潮中的并購型機會會比較顯著,對其中的中藥、兒童藥、婦科藥領域的避風港機會建議著重把握。
在體檢行業中,美年大健康董事長俞熔表示,上市公司美年健康的戰略是做大做強深耕體檢主業,同時在體檢上下游產業做延伸布局,包括上下游的并購和投資,深入慢病管理、專科醫療、健康大數據等領域。同時,圍繞體檢的入口平臺做生態布局,為產業鏈上的創業者、合作伙伴提供資源。
中醫藥的現代化也是多位投資者和上市公司看好的領域。美年健康董事長俞熔表示,他看認為未來三到五年是中醫藥投資的黃金期。2015年就可以看到,中醫藥領域發生很大變化,原來中醫藥領域比較沉悶,現在內部和外部都在發生變化,有了質的飛躍,產業也很活躍,這里面有很大的投資機會。作為藥企,神威藥業此前表示將通過并購的方式增強在中藥和保健品領域的布局。在現代中藥并購方面,神威將重點關注可幫助神威在短時間內強化產品線并擴大銷售規模,重點考慮產品符合戰略核心領域且增長較快的標的;在保健品并購方面,神威擬將篩選出在國內具有一定規模銷量和較好渠道基礎的標的公司以補充神威現有的保健品渠道,尋找在中草藥及草本領域具有功能或定位人群協同效應的目標收購企業,以帶來產品及品牌方面的協同效應。據了解,神威藥業計劃未來5年通過并購增加14億左右的收入。
對于前兩年吸引眾多目光和資本的數字醫療,遇冷已成為事實,對于這一領域,投或者不投,是個問題。相對而言,藥企等實體企業更愿意作為戰略性投資投入互聯網醫療。如以嶺藥業、神威藥業、愛爾眼科、恒康醫療等均在這一領域布局。而投資機構、基金等財務性投資相對更為謹慎。李新顏表示,方正和生在該領域偏于謹慎,落子不多。他認為,互聯網醫療本質和核心是醫療,不是互聯網,看好互聯網對傳統醫療改良和改善的機會;另一方面,現階段互聯網醫療總體估值偏高,存在相當多的泡沫,我們有足夠的耐心等待這一領域的理性回歸。
相對,約印資本鄭玉芬對于互聯網醫療的態度更樂觀,她認為互聯網醫療現在處于低谷期,但沒有必要過于悲觀,挑選有實力有技術門檻的項目,這個時候的價錢也是比較合適的。總的來說,互聯網醫療能夠讓醫療更加高效,提高采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九安醫療(17.180, 0.05, 0.29%)則繼續在轉型移動醫療的路上堅持越走越遠。
政策機遇
近兩年,商業健康險的風口逐漸來臨。復星集團關注健康保險業務的體系建設和健康管理業務能力的快速推進。陳啟宇認為,2017年,完善醫療支付體系建設是重點,在個人支付能力上升的同時,商業保險將成為一種新的支付力量。商業保險公司將為客戶提供更多的自我診斷方式,其中人工智能的應用將成為重要創新方向。方正和生李新顏也認為商業健康險在2017年有機遇。
在銀河生物總裁劉杰的投資地圖上,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大分子藥物CMO、醫院股權等領域是他關注的重點。按照CFDA既定議程,2018年需要完成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工作,當下能承接相關業務的資源較緊缺,這就意味著市場有急迫需求,一旦有了相關資質條件,就能很快開展業務。如臨床實驗、藥代動力學等業務,仿制藥一致性評價領域總體是幾千億的市場。據了解,在這一領域尋找好項目的風投也有多家。
大分子CMO也會是政策給予產業的投資機遇。中國現在藥品實行上市許可人制度,可以降低藥物上市門檻。劉杰認為這會帶來兩方面的影響:推動CMO發展,幫助startup公司將產品推向臨床和進入市場。“現在能有一個創新性的公司幫他們做大分子生物藥的CMO會比較好,這一塊很值得投資。”劉杰說。
醫、藥政策給生物藥的投資帶來機遇,也給化學仿制藥、輔助藥的投資帶去一定風險。方正和生李新顏提醒,醫藥領域建議核心關注醫藥創新的機會和行業整合過程中的風險。控費常態化帶來院內醫藥消費總量持續增長的同時出現增幅逐步放緩,并且輔助性用藥等逐漸出局,結構性機會和風險突出。藥品臨床監管新政策,包括一致性評價等對化學仿制藥在3年到5年內的政策性不確定因素增加。方正和生在成長期階段的投資偏謹慎,對抗生素、輔助性用藥堅決回避,對化學仿制藥面臨的政策性不確定風險策略性回避。
另外,第三方醫學影像中心也得到了政策的利好。據了解,恒康醫療亦將加大在精準醫療、互聯網醫療(遠程醫療)、影像中心以及醫生集團方面的投入。
超越彎道
斯道資本林蕊、方正和生李新顏、分享投資黃反之表示超車的彎道也更多集中在新技術與新藥研發中。
分享投資合伙人黃反之心中的新財富超車賽道在液體活檢、大數據、人工智能、醫療機器人、再生醫學等領域。思路迪熊磊認為的超越彎道在診斷,包括分子診斷和影像診斷;器械,朝著小型化、創傷減少、無痛的方向發展的器械領域;朝著高療效的方向發展的藥物中。
斯道資本中國團隊合伙人,醫療板塊負責人林蕊認為,在新藥研發,醫療IT領域,都有可能出現提供超常投資回報的公司,但相應的投資風險也是巨大的。
方正和生李新顏認為,單就2017年而言,疾病譜的變化帶來新的機會不會特別多,但部分細分領域存在突破性的機會,可能成為彎道超車的賽道。他認為,3D打印和ARVR與醫療的結合會是一個賽道。3D打印和醫療結合出現變革性的產業機遇,會帶來創新企業彎道超車的機會,看好3D打印在齒科、骨科(特別是關節)的應用前景,術前模擬,康復輔具傳統領域煥發新的生命力。
綜上,可以看到,有望通過投資而實現彎道超車的領域,主要集中在新型前沿領域,與科學技術的跨界結合方面。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