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企業要善用“底線思維”規范經營
發布: 2014-01-29 16:45:18 作者: 未知 來源: 法制日報

“底線思維”是一種符合經濟社會轉型期的科學思維方法,它強調從最壞處著眼謀劃工作,著力避免被動局面,著重掌握工作主動權。直銷企業在發展中應該多多善用“底線思維”,防止出現違規經營和涉嫌傳銷的情況,以確保企業直銷經營的合法性、安全性和可持續性。
所謂“底線”原指“足球、籃球、羽毛球等運動場地兩端的界線”,引申后指人們社會活動范圍不能超越的縱橫兩端界線(權利的權限界線與義務的責限界線、活動結果的成功代價與失敗后果之認定界線);現指人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對于某種事態心理可以承受或能夠認可閾值的下限,以及某項活動進行前設定的期望目標最低要求或最起碼保證。
由于直銷模式有其獨特性,直銷企業應該按照國家工商總局《直銷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指引》的要求,在經營過程中的“底線思維”應考慮如下方面:
首先,直銷企業要時刻考慮法律社會責任底線。直銷是經商務部批準,取得直銷經營許可證的合法經營活動,與傳銷有著本質區別。目前,由于部分傳銷企業打著直銷旗號從事非法經營活動,少數直銷企業存在違規經營的問題,嚴重損害了直銷行業的社會形象。為此,直銷企業在發展中必須時刻考慮法律社會責任底線。具體地說,就是要認真學習和深入貫徹《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遵守法律法規和規章政策,自覺抵制傳銷誘惑,不能違規經營。直銷企業應加強對直銷人員、銷售區域的科學管理,保持行業的相對穩定,進而維護社會穩定。一旦發現不穩定的苗頭要采取必要措施,使問題處于可控之中。直銷企業應充分認識傳銷的危害性,防止傳銷組織打著“重組”、“戰略合作”等旗號,向直銷企業靠攏。嚴禁為了業績,默認傳銷團隊的滲透,決不允許傳銷組織和人員參與直銷企業經營與管理。
其次,直銷企業要時刻考慮經濟社會責任底線。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主體,具有經濟屬性,所以,直銷企業要時刻考慮經濟責任底線。直銷企業應積極提高經營效益,努力創造優良的經濟效益。要加強管理,規范直銷經營行為,開展公平競爭,維護直銷業良好的市場競爭秩序,促進直銷業健康發展。要遵循平等、自愿的原則,誠實守信地訂立、履行合同義務。要完善公司自我約束機制,嚴格自律,安全穩健經營。直銷企業應重視消費者、直銷員的權益保障,有效提示風險,恰當披露信息,公平對待消費者和直銷員,加強客戶投訴管理,提升服務質量。要內化企業的發展動力,強化企業成員內聚力和責任心,增強自豪感和凝聚力。
第三,直銷企業要時刻考慮道德社會責任底線。時刻考慮道德社會責任底線,這是直銷企業“底線思維”的重要方面。直銷企業要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重視環境和生態保護,合理利用和開發資源,通過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提高資源利用率。要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做好污染預防和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企業。要根據自身戰略規劃和發展需求,在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同時,創造更多的工作崗位,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要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自覺履行企業公民義務,努力打造責任企業的良好形象。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積極參與社區建設,鼓勵員工、直銷員、經銷商志愿服務社會。要認真接受政府部門的監督和檢查,關注社會公眾及新聞媒體對本企業的評論,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傳遞正能量。
直銷企業在運用“底線思維”進行經營工作時,應注意“托底”、“守底”和“保底”3個方面的問題。
“托底”是指直銷企業必須要有高度、強烈的政治意識,把穩定社會放在發展的首要位置。直銷企業“托”住了這個“底”,在發展過程中才有大顯身手的可能和空間。
“守底”就是要堅守底線。直銷企業在發展中一定要把法律、法規、政策和道德的“底”堅守住。若違法違規,直銷企業將需承擔昂貴的成本支出,甚至會被政府吊銷直銷牌照;若有失道德基準,直銷企業會被社會摒棄,導致發展停滯。
“保底”就是要保住能承受的最差結果底線。直銷企業是一個經濟單位,發展是第一位,通過自身發展,直銷企業才能實現對社會的貢獻。因此,直銷企業在“底線思維”中一定要有發展意識,在決策時要保住能承受的最差結果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