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新涉嫌傳銷低頭認錯 行業反思將推動發展
發布: 2014-01-23 14:57:07 作者: 未知 來源: 南方都市報

如新自認多宗“罪”,權威部門仍未出結論。此前強調“一直在中國依法合規經營”的美國直銷公司如新21日發布“認錯”聲明。但是如新遵循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如新集團美國總部對此次事件的報備文件,從集團落實到中國還需要時間,所以對于公告中所提及事項在中國區的具體落實細節還無法告知,商務部和國家工商管理總局尚未就如新涉嫌在華傳銷一事作出最終的調查結論。
如新“低頭認錯”能否換來“改進的機會”尚是一個未知數。不過,來自直銷業界的人士則普遍預計,即便有“改進的機會”,暫停業務推廣會議和新直銷員招募勢必將在短期內對如新在中國的經營造成壓力。有直銷界的專家指,如新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將引發連鎖反應,進而促使中國直銷業加強自律。
如新“認錯” 停止報單或影響業績
聲明指,通過初步檢討,發現在公司近期快速成長期間,出現了個別銷售人員沒有完全遵守及執行公司的政策及規定的情況。在聲明中,如新還表示,為集中更多資源用于教育培訓,將暫停所有業務推廣會議,并同時暫停接受任何新銷售人員及直銷員的申請。
對此,直銷道道網副總裁梁國慶表示,“直銷企業業績的構成主要有老直銷員的產品重復消費和新業務員的報單提成,對于如新來說,目前重復消費率并不高,業績最大的來源還是新人報單,依靠最底層的新報單者支撐上面龐大的網絡,而新人的招募主要又是通過業務推廣會議,如果會議取消,報單量上不去,肯定會引起直銷員的大量流失,以及業績的大幅下滑。”
南都記者注意到,在如新聲明中,“利用公眾人物或媒體報告作錯誤宣導”也赫然在列,而這似乎一定程度上印證了此前業內風傳如新借知名媒體之名展開不當宣傳的坊間傳聞。
依照這一聲明,如新已自認了多宗“罪”。除確認個別銷售人員違規外,這家公司還稱將提供更多培訓以加強貫徹公司現有的規范政策,并禁止“利用公眾人物或媒體報告作錯誤宣導”、“夸大宣稱產品功效”、“不當描述如新在華的獨特經營模式,與公司其他市場的經營模式混淆”。而上述三個方面的問題,此前已有媒體就此對如新作過“批評”。
在如新總部發出上述聲明后,如新大中華區負責華南地區公共關系事務的相關負責人22日向南都記者稱,如新大中華區已經將總部聲明中所提及的糾正舉措下達到公司每一個部門。
重點
入會門檻水漲船高?
而一位廣州某區曾上過如新體驗課的人士,昨日則指,除了如新自己承認的上述問題外,如新可能還存在收取入會費等不當的做法。據該位人士介紹,在廣州某區,加入如新的入會門檻,已經從最低購買500元產品漲到了最低購買1000~1500元產品。而記者致電如新客服熱線時,對方卻稱入會費仍是500元購物底線。
此外,據上述人士稱,如新會員目前按級別遞增任務量。以一個入會約一年的會員為例,其目前月銷售任務為1.6萬元。據其稱,上月其銷售額達數萬元,月收入可高達2萬元左右。會員收入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自我銷售提成”,而另一個被稱為“團隊獎金”,后者收入更是占到了大部分。而這點也疑似與直銷法規中規定的“不能展開團隊計酬”相左。
業界“反思” 政府應理性疏導產業
南都記者昨日走訪如新位于廣州捷泰廣場的旗艦店,發現如新銷售照常,并未出現排隊退換貨的現象。
不過,在廣東勝倫律師事務所律師陸宇星看來,如果如新公司違反直銷管理條例,開展團隊計酬、收取直銷員入會費,那么,直銷員就有權以雙方之間的約定違反行政法規,而要求認定合同條款無效。由此造成損失的,可以申請賠償。
據南都記者了解,我國兩大直銷條例對直銷和傳銷作了嚴格的定義和區隔,傳銷的計酬制度是為“拉人頭”而設計的,產品往往是道具,以次充優,沒有實體產品,甚至某些還嫁接所謂的金融股票投資方面的概念,追求“投機”、“暴富”的往往會上當受騙。
“在我國,創業環境尚不太成熟,‘機會主義’盛行,經銷商‘炒作’直銷,宣傳‘暴富’,帶著嚴重的誤導性質。因為業績,企業默許、不作為,甚至是暗底下支持,這是不行的,作為行業的一分子,企業有責任和義務去規范市場,行業不能因為某些企業而影響了整體形象。”對于如新卷入涉嫌傳銷的問題,直銷道道網總裁王利明如是說。
在直銷道道網總裁王利明看來,任何一種事物以某種方式放棄,一定會用另外一種方式重生,如新事件如果最后以“一刀切”處理,或將令部分企業回歸到傳統的代理體制。王利明認為,如新事件出來后,政府應在現有的法規基礎上,適當的調整疏導這個產業,與此同時,直銷企業則應嚴厲監管旗下直銷商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