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直銷業風生水起 內資直銷企業欲后來居上
發布: 2013-07-18 14:51:29 作者: 未知 來源: 信息時報

長三角是目前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帶,對直銷業而言這里更是意義重大。早在2004年,安利、康寶萊、雅芳、玫琳凱、完美、如新、李錦記七家直銷巨頭有關負責人秘密聚首蘇州,成立“關注直銷立法小組”,拉開了中國直銷立法的序幕。近十年之后的現在,拿牌的38家直銷企業中總部在長三角的就占了近1/3,直銷業的發展可謂風生水起。近期信息時報記者前往長三角走訪了寧波三生、南京中脈、江蘇隆力奇、上海春芝堂等多家直銷企業,參觀了各大企業工業園區以及相關附屬產業,以期為讀者展開直銷企業在中國描繪的宏偉畫卷。
外資:中國市場業績增長最快
早期涌入長三角的直銷企業,以外資為主,玫琳凱、如新、康寶萊、克緹、歐瑞蓮等企業均選擇上海作為中國區總部,如今中國市場正成為這些企業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球營養品巨頭康寶萊公布的財報顯示,2012年康寶萊中國銷售總額(含稅)達24.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達38%以上,增速位列全球六大市場第一,是康寶萊業績增長的強力引擎。康寶萊全球CEO邁克爾·奧·約翰遜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現出對中國市場的巨大野心,“在中國,希望顧客每天都能夠使用我們的產品,希望能找到自己的特點,使產品滲透進千家萬戶成為社區一部分”。
“我們的目標是,到2013年,中國市場的銷售額超過美國,成為玫琳凱全球最大的市場。”玫琳凱大中國區總裁麥予甫在去年的經銷商授權會上如是說。為實現這一目標,玫琳凱將在其杭州工廠預留的土地上開展二期建設,完成后產能將翻番。玫琳凱還在杭州建立一個分銷中心,投資額將超過2億元人民幣。
一進入中國就要與安利分庭抗禮的如新,也一直對中國市場寄予厚望。截至目前,如新集團在華投資總額迄今已逾人民幣30億元,目前已在上海建造大中華區總部,這也是直銷業中第一個設在中國大陸的大中華區總部。克緹、歐瑞蓮、愛茉莉等在中國市場“遲到”的企業,雖然目前市場業績還尚未體現出來,但是其欲在中國直銷市場的版圖上大展拳腳的苗頭已經初現。
值得一提的是,蘇州、杭州、無錫等城市也憑借獨特的地理優勢吸引著外資直銷企業設基地建工廠:1995年玫琳凱投資2000萬美元在杭州建立了海外第一家工廠;1999年,康寶萊在蘇州投資1700萬美元設立了在美國以外唯一的生產基地;2005年,歐瑞蓮位于昆山的工廠盛大開幕;2012年,安利也宣布未來將選擇江蘇無錫設立安利首家全球中草藥植物研發中心,推出系列中草藥保健品。
內資:務實穩健欲后來居上
如今,在長三角這片土地上,三生、中脈、隆力奇等一批優秀企業悄然崛起,成為內資直銷企業的杰出代表。據《2012年亞太直銷市場年度研究報告》顯示,中脈、隆力奇等直銷企業的業績增幅均超過100%,表現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如果說增幅代表的只是企業的發展速度,那么強有力的實體經濟支撐應該能讓這些企業的“直銷”之路更穩健。
在直銷業,企業主“投機”甚至“撈一把就走”的心態是大忌。而記者走進長三角看到的是,無論是三生集團董事長黃金寶,還是隆力奇公司董事場徐之偉,還是中脈集團董事長王尤山,他們都把直銷當作一種事業,用實際行動追求著永續經營。
成立于2004年4月的寧波三生,如今的企業規模令人側目。三生還以直銷為核心進行了與主業相配套的產業衍生和升級,目前全球直銷業唯一的游艇俱樂部—三生東錢湖游艇俱樂部已經進入建設階段,三生國際名酒莊等多個協同性配套產業項目也在建設中。在黃金寶看來,三生要為營銷人員提供最佳創業平臺,講究的是永續經營,而要永續經營,唯有打下產業基礎。
作為民族日化代表的隆力奇也大興實業:斥資6億元,建造了世界一流的“智能化新工廠”,吸引了國際日化巨頭紛至沓來尋求合作;斥資上億元建造全球直銷中心;投資10億元建造世界一流的科研和品牌辦公大樓及樓頂停機坪,并不斷投資建造醫療美容和健康體檢中心、博物館、健康養生休閑會所等等。風風雨雨20年,同一時期的企業很多已經消失,而中脈卻正如火中天,版圖不斷擴大,去年更提出總投資50億元建立中脈巴馬國際長壽養生都會。 如果說三生、隆力奇、中脈代表了第一批較早拿牌企業的發展,那么春芝堂作為今年剛剛拿牌的企業或許正代表著另外一股新勢力。雖然春芝堂的直銷市場還尚未真正意義上啟動,但是從轉型直銷“二次創業”到全力拿牌的整個過程,或許可以看到王愛興、王愛庭兩兄弟身上的執著、魄力和決心。為了早日拿牌,王愛興半年時間長駐北京,密切和國家商務部門溝通;為了專注做好直銷,他們放棄了成熟的國內保健品OEM業務,哪怕這將意味著短期的陣痛和損失;如果說“每個老板的思想靈魂一定會體現在所創造的的企業上”,那么春芝堂未來的發展或許在今天已經可以大概看到一二。
業界觀點
民營經濟土壤
滋養直企發展
談及直銷企業在長三角的發展,三生副總裁施光輝表示,一定程度上與長三角地區發達的民營經濟有關。正是民營經濟的高度發展和政府對于民營企業的傾斜政策,為直銷企業的成長提供了豐厚的土壤和生存條件。“無論是辦營業執照等證件還是稅收或是申請國家補貼,在長三角地區來說都相對要容易很多,企業獲得國家專利、馳名商標或進行技術改造等都可以或多或少從政府獲得補貼,而這其實得益于政府和企業的良性循環,長三角民營經濟占比很大,經濟水平較高,企業納稅也就高,政府和企業找到了協同。”
記者也了解到,近年來,江浙地區民營經濟發展一日千里。從寧波到臺州,從紹興到昆山,民營經濟蓬勃發展,正成為支撐一個地區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在某些地區,民營經濟已占生產總值的90%以上、財政收入的70%以上,釋放了50%以上的勞動力就業。“什么土壤種什么樹,政府政策管制手段越松經濟發展越好,經濟環境好企業發展就好,這不僅適用于傳統企業,對于直銷企業也如是。”晨訊傳媒媒體事業部總經理胡軍接受采訪時表示。
記者手記
用心做細節,才能將企業做到極致
此次長三角直銷企業探訪之行,給筆者印象頗深的還是三生工業園區那些奇奇怪怪的的石頭、樹木。三生的員工告知,這些都是董事長黃金寶從各地搜購回來的名石名樹。對此黃金寶表示:“我沒有時間去喜歡石頭和樹,我只是想把三生做到極致,把三生打造成基業長青的有文化、有含金量、永續經營的公司。所以我用業余時間去打造這個工業園,來增添公司未來百年基業的含金量。”記者在與員工聊天時也發現,很多石頭和樹木背后都有著不同的故事,有些甚至是黃金寶歷盡千辛萬苦才終于獲得,“有一塊石頭是我們老板大年初一專門去買回來的。”
對一個看似不相關的園區都如此用心關注細節,他和他的管理團隊做企業的用心程度可見一斑。中脈營銷總監陳飛標則告訴筆者,中脈之所以能不斷發展壯大,“離不開中脈人的"拼",遇到困難很拼,一帆風順時也很拼。在中脈的辦公室,晚上十一到十二點一般都是燈火通明,按照中脈人自嘲的說法就是"夜總會"夜里總開會。”隆力奇公關總監許玲華則透露:“牙膏、洗發水生產線的地面裝修參照制藥車間要求,凈度達到10萬級標準,每平方米成本達400元。”如此種種,他們在用行動告訴你:用心做細節,才能將企業做到極致。
上一篇:人民日報:醫美消費應回歸理性 下一篇: 2012中國保健食品行業產值超2800億元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